楞严经全文网
标题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来源:楞严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10 09:45:37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就是不断地在心里提起: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将话头不断地提起,生起疑情,将全部的身心专注在一个;无上,就这么简单。所以用这种方法修行,本来没有太多的话可讲,就是参。总结我前面说的这些方法,要参禅,有两条或者说两个要点就可以了。其实真用功时哪条都不用,但现在我们要发心,要树立参禅用功的正知见,所以不惜拖泥带水,说什么一点、两点,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就是不断地在心里提起: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将话头不断地提起,生起疑情,将全部的身心专注在一个;无上,就这么简单。所以用这种方法修行,本来没有太多的话可讲,就是参。

总结我前面说的这些方法,要参禅,有两条或者说两个要点就可以了。其实真用功时哪条都不用,但现在我们要发心,要树立参禅用功的正知见,所以不惜拖泥带水,说什么一点、两点,都是废话。但如果说的几点能够帮助大家树立正见、用功上路,也无妨。哪两点呢?

第一点,信得及,就是信,信自心是佛,信自己与佛平等,再简单一点说就是信自己的心。但是这里所说的信自己这个;心,不是凡夫的妄想心、情识心,而是把这一切放下以后,透过这一切见到的佛性、真如心。在这一点上要信得及,死心塌地地信就可以了。

第二点,通俗地说就是不怕死。有的人说,讲得这样可怕,又不是打仗。参禅就是打仗!只有不怕死的人才会取得最后胜利。不怕死包括了两个方面,心的死和身体的死。所谓心的死是指能把自己心里的种种妄想、分别,种种情绪、杂念,种种见解(这个见解也是很难放下的),把这些都叫它死掉。这个是精神上的死。

有的人说,精神上死了不就成了木头人了吗?把这些妄想、分别、情识、知见彻底放下,就是孤明历历的那一念,就是那个无,就活在对无的疑情中,那个时候对境是无心的,因为平时熟悉的这些分别、妄念歇下来了,但不要以为这种情况是究竟,这只是刚开始!这个时候妄想、分别、情绪、知见歇下来,并不等于斩草除根了,它只是歇下来,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大死一番啊!

\

第二个是身体的死。身体上的死说白了还是心灵的死,真正我们身体死了,讲这番话已经没意义了,但是我们在参禅用功的过程中会遇到身体的障碍,遇到疾病。从自己的心理认识上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行了,我要死了。

这种情况称为极限,到极限了,再往前就死了(我这里讲的身体的死,就是自己主观认识上,认为自己下一步就要死了)。在这种极限状态下你还能不放弃自己的功夫,行了,那就算过关了。

在主观认识上确确实实觉得自己是要死了,不行了,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多半是生病。我们现在禅堂里打坐,腿痛得要死,觉得不行了,再不放下来就要死掉了——在那个时候你能坚持下来:我就是不放,我准备去死了;不仅准备死,而且抱着这个话头去死。

就那么一点,实际上就那么一点,我们就突破不了。往前走一步,就一步,如果这一步我们能走过去,我敢说,一定能开悟。实际上这一步能走过去开不开悟都不要紧了,开不开悟都放下了。就是那一念,就是你心里的功夫不放下,什么开悟、不开悟,是死还是活,以后怎么样全部放下,到了这个时候会怎样?

那可不是我们说的,修行有它自己的规律,你大死一番,一定就是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一定就是大活!所以古人讲,参禅必须要断命根。这个断命根并不是要我们死掉,而是要死掉我们的妄想、分别、情识、知见,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就是靠这些东西活着,这就是我们的命根。

另外就是我们对生命的贪著,对生死的贪著,在面临死亡的时候这一念,你是不是能够勇猛无畏,放下。这个地方是一块试金石,现在我们参禅,可以用这个来试试自己。我们现在可能不会面临这种情景,但是可以心里揣摩一下:下一步我就死了,我的心里会怎样,这个功夫还在吗?我们可以试一试。在这个地方经得住考验的话,说老实话也就可以了,你就这样修吧,没错!

有的人要问一个问题了:;师父你说得太吓人了,我们可不可以绕开这个地方,绕开这个问题,能不能够舒舒服服地,冬天躺在热被窝里暖暖和和的,夏天在空调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又能入道?那多好啊!我个人认为:没有这条路!

也许物质条件有,有这样好的物质条件,但是你要真修行,你心里一定要过那一关,就是极限。你必须要走到极限、走到悬崖边上,你还敢往前再跳一下,就可以了。因此这个地方没办法绕弯子,绕不过去,你只有勇往直前才行!这是从古到今修行人的经验。正是在这里,修行人体现出了他的勇猛、视死如归的精神。

虚云老和尚是在高旻寺打七开悟的。到高旻寺打七以前,他在九华山。他从九华山下来,到长江边上要坐船到扬州,结果在江边走的时候掉到水里了,淹了几天几夜,差点淹死,后来被一个渔民打捞起来,捞起来后七窍流血,命在旦夕。苏醒过来休息了几天,恢复一下体力,马上就往高旻寺赶。你们看在水里泡了几天,修行的事还没忘呢,还想着要去打七呀!

到了高旻寺禅堂人很虚弱——在水里淹了几天,七窍流血啊!到了禅堂他也不跟人讲落水的事,禅堂里要护七呀,要安排当值呀(我们这边护七都是轮班),别人派他护七,他不肯,因为身体实在太弱。高旻寺的规矩很严,打七时叫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你不干,香板供养。

所以在禅堂里打了他一顿香板,打得他死去活来——本来就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好在禅堂里打了不罚,挨了香板,护七这些事就可以不干了,所以那个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在那种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功夫,坚持行香、坐香,中间还发起神通来了,隔墙看到远处也不管,放下,继续用功夫。

终于有一个晚上喝茶的时候,倒茶的师父把茶水倒到他手上,杯子掉到地上,开悟了。这就是一个死了一番又活过来的过程。

\

来果禅师也是这样,参禅的时候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吃饭的时候把饭碗伸出去,行堂的盛了饭,忘了往回拿,停在那了,因为他心里用着功啊!他要去卫生间走到伽蓝殿里去了,就是因为在用功。最后在金山寺,也是开静的木鱼打破了疑团。

有一位居士参禅,后来生病住院,是重病,反正是要死了,他的功夫仍然不放松。他为什么不放松呢?他说反正我现在已经找到了这个妙法,找到这条路了,身体生病是死是活不要紧了,所以他把紧不放松。在医院里,医生说他快不行了,他也仍然用他的功,一切不管。

有一天他从医院里出来,在街上走,还用着功呢,远处有一个熟悉的人过来,正要开口叫他,他正好抬头看见,那一刹那,好,心里的疑团粉碎了,当然病也没了。这也是个例子。

我讲这几个例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修行要有最大的勇气,不怕死。连死都不怕了,那你在禅堂里打坐腿子痛算什么?那跟死比还差得远呢!反正痛不死。要能放下,连命根都能放下,这样功夫才有相应的可能。

所以宋代的法眼禅师反复跟弟子讲,你们参禅不要来花的,不要逞机锋,搞着玩,要参腊月三十日的禅。腊月三十是什么?就是比喻我们人最后那一刻,要死了,要见阎王了,只有一口气了。怎么办?这个时候哪里是出路?要有这样的勇气,从这种心态出发去用功,才会真正相应。

所以信得及、不怕死,特别是不怕死,我认为是参禅用功必备的条件,必备的,绕不开,如果有路可绕,我们倒是可以去绕,没有必要弄得那样紧张——实际上不紧张,真正敢于面对死亡的人是最洒脱的,最能放下、最有力量,这个时候才显出大丈夫的气概。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成语名称以肉啖虎成语拼音yǐ ròu dàn hǔ成...

以耳代目 以耳代目

以耳代目成语名称以耳代目成语拼音yǐ ěr dài mù成语...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成语名称以能问于不能,...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最新文章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古诗原文[挑错/...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