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标题

佛的九大象征_3

来源:楞严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0-02 09:46:0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中国。佛教分北传、.南传两种。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尽管世界各国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却拥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征。  1、塔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中国。佛教分北传、.南传两种。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尽管世界各国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却拥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征。

  1、塔

  梵语为SIupa,原为安置佛菩萨、祖师、高僧遗骨,作为供奉礼拜之用的一种坟墓建筑。现在成了象征佛教的一种建筑物。究其根源,塔的建筑可以溯至佛陀。传说佛陀涅檠后,他的须、发、舍利子等均由国王大臣收取,开建塔供奉。据佛经记载,建造塔有三层意思,一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并为后世佛教徒沿用。建造各种各样的塔,以珍藏大德高僧生身舍利或经卷等。久而久之,塔式建筑就成了佛教建筑的典型象征了。

  2、法轮

  法轮的梵语为Dharmacakra,,是佛教诸多象征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它也是佛陀所说教法的象征。所谓 “轮”,原本是古印度的战车,据说能席卷战场之敌,可见其威力之大。佛教取其摧破、圆满等义,象征佛陀教法所具有的窟义:(1)摧破众生之烦恼;(2)辗转不停,不滞于—人一处; (3)圆满无缺。因此,佛教称弘法为“转轮”,的象征,并且,在印度的国旗中至今保留着法轮图案。

  3、莲花

\

  莲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征0e物。莲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晶质,有香、净、柔软、可爱的四德,故佛教常以莲花来比喻法界的清净。又莲花妙香广布,令见闻者喜悦、吉详,故,诸佛、菩萨大多以莲花为座。如西方极乐世界之王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都坐在宝莲花上;佛教密宗中,以莲花比喻人的肉团心,表示众生本来具足之心莲。经常观想莲花可使人清净光明,所以莲花历来受到佛教徒们的珍视。

  4、光相

  人们常常在佛、菩萨造像上看到一轮圆环形的美丽光环,这就是光相。它象征着佛、菩萨的智慧之光。据说这种神秘的光明可以遍照二切而无所障碍。光相——般分为头光和身光两种。头光是发自眉间的白毫光,头顶周围所发的圆光;而身兜则是全身周围放出的毫光。

  5、卐读作“万”

  是古印度表示吉祥、圆满、清静的符号,它也是人们最常见的佛教象征之一。印度教中以此象征湿婆神与毗湿奴神胸前的旋毛;在佛教中, 是佛陀的胸、手足、头发等处所显现的和,这标记武则天将其定音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后来作为佛教吉祥的标记,以表示吉祥万德。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因为佛之法论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6、念珠

  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持咒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之一,今 已昔遭成为佛教徒表示身份的标志。念珠因其颗粒数目不同,其意义也有所不同。如108颗念珠,即象征108种烦恼。一般信徒只用寸·八颗手珠,称罗汉珠。

  7、菩提树 ·

  传说释迦牟尼当年就是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修撂佛道的。于是,菩提树就成下佛教关于“觉悟”、 ”成道”理想境界的象征。因此菩提树被佛教徒擞为圣树,至今许多寺庙仍种植这种树。

  8、曼陀罗

\

  足以佛陀跌坐金刚座、菩提座上觉悟为主题所绘画的 一种图案,用来表现大乘佛教“一·即—切,一切即一”的思想。一般意义亡的曼陀罗是“道场”的意思。但在密宗 当中,曼陀罗则有多种象征意义:佛觉悟的境界;观想的界;以图像绘出佛菩萨布列的情形,作为修行密法时观想的对象。

  9、六色旗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成道时,圣体曾放出红、黄 橙、白、蓝及五色混合色。基于这一佛教界普遍的型信仰,1952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合会第二次大会,决定 将六色旗作为今后世界佛教信仰的一大象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以肉驱蝇 以肉驱蝇

以肉驱蝇成语名称以肉驱蝇成语拼音yǐ ròu qū yíng成...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

以索续组成语名称以索续组成语拼音yǐ suǒ xù zǔ成语...

以肉喂虎 以肉喂虎

以肉喂虎成语名称以肉喂虎成语拼音yǐ ròu wèi hǔ成...

最新文章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古诗原文[挑错/...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