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标题

佛教八大菩萨的来历

来源:楞严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09-27 09:41:21
八大菩萨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出自《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之一,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

八大菩萨.jpg

  八大菩萨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出自《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观世音菩萨.jpg

  八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之一,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唐宁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准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弥勒菩萨.jpg

  八大菩萨之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    弥勒菩萨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

虚空藏菩萨.jpg

  八大菩萨之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满足世间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愿,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虚空藏圣名。    虚空藏菩萨具有赐予利乐的力量。藏表示无限福德智慧,虚空表广大,《大方等大集经》指出:虚空藏如同富翁,相应困苦众生,只要到她面前,即会施予救济。因此,虚空藏菩萨是以济度众生为乐的菩萨。    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普贤菩萨.jpg

  八大菩萨之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华严三圣之一,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梵音汉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大行、弘深誓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    普贤菩萨的主要特征是头戴五佛宝冠,乘骑六牙白象,一般手持莲花,上有利剑。但在不同的经书中,对其手持法物有着不同的描述。法海寺壁画中的普贤菩萨造像位于水月观音造像东侧,右手持莲花,莲花上置一宝卷,衣饰华丽,裙带飘舞……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大乘佛教的精神。普贤是菩萨行的表征,任何一个众生,实践菩萨行圆满之时,就是普贤菩萨,而圆满普贤的果位就是毗卢遮那如来,众生具足着普贤之因,也就是毗卢遮那佛性。

金刚手菩萨.jpg

  八大菩萨之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是佛教的大菩萨,通常身现一手持铃,一手持金刚杵之相,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他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密宗以他为最初的起源。金刚萨埵具大神通,可以号令诸天神将、夜叉以降服妖魔,甚至能以珍宝护持修行者。其护法神有象征知识、财富的毗沙门天与象鼻天等大神。龙王、阿修罗王等,也都护持金刚萨埵。尼泊尔佛教徒大多认为金刚萨埵降服了大自在天。    金刚手菩萨是诸佛菩萨力量的总集。按照显宗的观点,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相;按照密宗观点,金刚手菩萨是密法的结集者,十方三世诸佛加持他成为坚固不坏之金刚,他是诸佛无坏之金刚本体。金刚手菩萨也是三大怙主之一。不管修学显宗还是密宗,在遇违缘时,若能祈祷金刚手菩萨,便能使所有的违缘消于法界。因此,我们如果遇到了修行障碍,或者面临中阴的恐怖,只要忆念金刚手菩萨,就能使这些违缘全部遣除。

\

文殊菩萨.jpg

  八大菩萨之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简称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舍卫国婆罗门梵德长者之子,出世时有许多瑞相,相貌庄严,具三十二相。成道后的文殊,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众菩萨中堪称第一,所以尊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在中国,五台山是文殊化现的道场,在各地佛寺道场中,如僧堂、戒坛,都供奉着僧形的文殊,以弟子的身分来协助佛陀的教化,是为内祕菩萨行,外现比丘相。另外,还有五髻文殊的形象,这是表示五智、五佛,意指文殊菩萨虽有童子的姿态,却是诸佛的大智。

除盖障菩萨.jpg

\

  八大菩萨之除盖障菩萨    除盖障菩萨,密教胎藏界坛城(曼荼罗)除盖障院之主尊,密号为离恼金刚。除盖障菩萨的形像为右手结无畏印,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如意珠,表示以菩提心中之如意珠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除盖障,就是消除一切烦恼的意思。《诸佛要集经》卷下:以弃诸阴盖菩萨之译名,称赞此菩萨所得之三昧。《大日经疏》说:以净菩提心之因照明诸法故,以小功力得除盖障三昧,见八万四千烦恼之实相,成就八万四千之宝聚门。

地藏菩萨.jpg

  八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也称为地藏王菩萨、地藏。据《地藏十轮经》等记载,他安忍不动如大地,故名。传说他受佛的嘱托,在释迦佛已经入灭而弥勒佛尚未降生的这段时期度化众生。他曾发下大誓愿,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民间因有地藏王主幽冥之说。相传唐时航海来九华山的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是地藏化身,他住九华山数十年,伀化后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后建肉身殿。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地藏菩萨的救度,特重于如何使人不作重恶业,不堕落地狱。对已经作重恶业而必堕地狱的众生的救度,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著重说到这一法门。佛教认为人在一生中免不了会犯下过错,所以都有堕落恶道的可能。而救济方法在死前比较容易,死后则更为困难。地藏菩萨对苦难众生特别慈悲怜悯,所以发愿重在救度恶道众生。依业力因果而论,作什么业便得什么果,是自作自受。另一方面人们又不忍祖宗亲属在地狱受苦。佛法认为,不应只图自己的利乐,不应忘弃祖先及六亲眷属恩德,所以对未堕和已堕恶道者都要以方便救拔。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肉去蚁 以肉去蚁

以肉去蚁成语名称以肉去蚁成语拼音yǐ ròu qù yǐ成语...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最新文章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古诗原文[挑错/...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